說實話
傳統(tǒng)鉆頭遇到超硬合金
?基本就是"以卵擊石"的慘劇我最愛看連續(xù)放電時的場景。成千上萬次微小爆炸在程序控制下精準疊加
,就像用電子筆在金屬上"點彩繪畫"。有次加工航空發(fā)動機葉片上的冷卻孔,0.3毫米的孔徑公差能控制在±0.005毫米,這精度相當于在百米外射箭要命中蘋果核!老師傅叼著煙說:"這手藝啊,比繡花還講究。"別看原理簡單
,實操全是坑。電極損耗就是頭號敵人——鎢銅電極打著打著就"瘦身成功",得隨時補償尺寸。有回我忘了設置損耗補償,加工完的孔直接成了錐形,被組長罵得狗血淋頭:"你這孔是給外星人插天線用的?"絕緣油的選擇也特講究。太黏了排屑不暢,太稀了又容易起火
。記得有家廠子貪便宜用了劣質油,結果加工時直接上演"火焰山",整個車間的煙霧報警器集體大合唱?div id="d48novz" class="flower left">- 加工速度比蝸牛還慢?其實新式電火花機床每分鐘能打20毫米深
有次去模具廠參觀
現(xiàn)在玩出了更多花樣
不過話說回來
每次看火花四濺的加工場面
手機:18681345579,13712785885電話:18681345579
郵箱:954685572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