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實話
你可能要問,這到底是個什么原理
?簡單來說,就是利用電火花的瞬時高溫(能到8000℃!)把金屬局部氣化。聽起來暴力,實際精細得很。普通鉆頭遇到硬質合金就慫,放電加工卻專治各種不服。我見過老師傅用這個技術在5毫米厚的鎢鋼板上打0.1毫米的孔,整整200個,排列得像星座圖似的分毫不差。不過啊
,這技術也不是萬能的。記得有次參觀車間,正趕上調試新工件。操作員老王撓著頭嘀咕:"今天這火花怎么跟抽風似的?"原來材料里混了雜質,放電就不穩(wěn)定。后來他們調整了十幾次參數(shù)才搞定。你看,再厲害的技術也得靠經(jīng)驗撐著。最讓我著迷的是加工過程中的那種矛盾美
。放電瞬間像暴烈的閃電,留下的痕跡卻精致得像個藝術品。有次我拿著放大鏡觀察加工面,那些重疊的放電凹坑居然形成了特殊的紋理,乍看像極了抽象派的點彩畫不過從業(yè)二十年的李工告訴我:"別被表面騙了,真正的功夫在參數(shù)里
。"脈沖寬度調寬0.1微秒,粗糙度就變樣;電流強度差個0.5安培,孔錐度能差出兩度。他們車間有個傳說——有位老師傅能靠聽火花聲音判斷加工狀態(tài),雖然聽著玄乎,但可見這里頭的門道有多深。這技術現(xiàn)在可不得了!上次在展會上看到
,有人用它加工心臟支架的微細網(wǎng)孔,每個孔直徑0.08毫米,邊緣光滑得能當鏡子照。航空航天領域就更不用說了,渦輪葉片上那些彎彎曲曲的冷卻通道,全靠放電加工一筆一畫"畫"出來。有意思的是
,現(xiàn)在連藝術品創(chuàng)作都用上這技術了。我認識個雕塑家,專門找加工廠合作,把不銹鋼板蝕刻成鏤空的星云圖案。他說傳統(tǒng)工藝根本做不出這種"帶電的浪漫",聽得我直起雞皮疙瘩。技術再酷
,終究是人在駕馭。有次深夜路過車間,看見幾個年輕人圍在機床前爭論參數(shù)設置。他們眼睛里的光,比顯示器上的數(shù)據(jù)曲線還亮。老師傅說,現(xiàn)在會調機床的比會開車的還少,但真正沉得下心的人說到底
手機:18681345579,13712785885電話:18681345579
郵箱:954685572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