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實話
細孔放電加工(EDM鉆孔)的原理特別有意思
我見過老師傅操作這種設備,那叫一個舉重若輕
常規(guī)鉆頭遇到硬質合金
不過放電加工也不是萬能的
。它最大的軟肋就是效率——打個孔可能得花傳統(tǒng)加工三五倍的時間。但遇到像航空發(fā)動機葉片冷卻孔這類"既要又要"的難題時,慢工出細活反而成了優(yōu)勢。有次參觀航發(fā)車間,看到葉片上那些七扭八歪的異形孔道,工程師笑著說:"這些‘九曲十八彎’的通道,除了放電加工,其他工藝連門都沒有。"最讓我著迷的是放電加工在精度上的"變態(tài)"追求
。理論上它能控制到±0.005毫米的精度,相當于半根紅細胞直徑。但實際操作中,光是電極損耗就夠讓人頭疼的。有回我親眼見證師傅加工一批精密濾網,每打20個孔就要重新測量電極直徑——銅鎢合金電極就像蠟燭似的,打著打著就"瘦"了。說到電極材料也是門學問。純銅太軟
絕緣介質這事兒特別有意思
。早期都用煤油,后來發(fā)現(xiàn)容易著火,現(xiàn)在主流是去離子水。但水也有水的麻煩——導電率必須控制在5-20μS/cm之間,比純凈水還純。有家廠子圖省事直接用自來水,結果設備報警器響得跟防空演習似的。更絕的是某些特殊場合要用油水混合液
。我見過加工鈦合金時用的神秘配方,操作間飄著股淡淡的松香味。老師傅說這是為了防止鈦屑爆炸,聽得我后背直發(fā)涼。后來查資料才知道,鈦粉在空氣中真的會自燃,難怪他們要這么小心。現(xiàn)在最火的要數(shù)激光輔助放電加工
。去年在展會上看到臺樣機,激光先在材料表面"畫個圈",放電加工再沿著標記精準下刀,效率直接翻倍。不過現(xiàn)場工程師也坦言:"這技術現(xiàn)在還嬌氣得很,光環(huán)境溫度就得控制在23±1℃。"另一個趨勢是智能化
。某高校實驗室搞出了自適應控制系統(tǒng),能根據火花聲音自動調節(jié)參數(shù)。我戴著耳機聽過放電聲,正常時是"滋——滋——"的規(guī)律音,異常時變成"噼里啪啦"的亂響。研究員笑著說:"我們這系統(tǒng)比老技師的耳朵還靈。"看著這些日新月異的技術,突然想起二十年前老師傅的感嘆:"當年我們拿銼刀修模具時
,哪想得到現(xiàn)在機器連頭發(fā)絲細的孔都能打?"或許再過二十年,現(xiàn)在的"黑科技"也會變成博物館里的老古董(完)
手機:18681345579,13712785885電話:18681345579
郵箱:954685572@qq.com